热点快评|第一共和银行倒闭,美国银行业危机或将继续发酵_绿色软件

当地时间5月1日,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宣布关闭第一共和银行,指定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(FDIC)接管。紧接着,摩根大通银行宣布收购第一共和银行大部分资产,并承担所有存款和部分负债。主要关注点如下:
第一,第一共和银行倒闭是资产负债结构与信心危机共同作用的结果。第一共和银行是美国第14大银行,2023年一季度资产规模为2329亿美元,营业收入为12亿美元,其快速倒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。一是资产收益难以覆盖短期借款成本,持续经营能力受到市场质疑。第一共和银行资产端以按揭贷款为主,且多数形成于美联储加息之前,收益率较低,而美联储加息抬升短期融资成本,资产端和负债端收益率倒挂导致息差迅速下降,长期可持续经营能力削弱。二是美国银行业危机已从流动性危机向信心危机转化。相较此前暴雷的硅谷银行,第一共和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更加谨慎。2022年末,从资产端看,第一共和银行持有到期债券占比为13.3%,远低于硅谷银行的43.1%,受美联储加息影响相对较小;从负债端看,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数据显示,第一共和银行国内存款中未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覆盖的比例为67%,远低于硅谷银行的94%。由此说明,硅谷银行破产倒闭的风险已经快速蔓延至美国其他中小银行,并引起市场恐慌情绪升温,信心危机持续发酵。在此背景下,一季度末,第一共和银行存款同比下降约575亿美元,降幅为35.5%,即使获得多家大型银行300亿美元的资金救助依然没能度过危机。
第二,美国银行业危机演化路径不明朗,风险存在扩大的可能性。区域性银行倒闭潮后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:一是美国金融政策与监管当局的政策取向。5月1日, FDIC发布《存款保险改革的可选方案》,拟调整存款保险制度以保护存款人和金融稳定性,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信心,遏制危机升级;5月4日,美联储再次加息25个基点,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5%至5.25%之间。对于美国大银行而言,息差扩大带来盈利提振效应,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超预期上涨,但是对于小银行而言,流动性风险增加,存款流失现象严重,若不能及时控制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,点状风险事件或引发星火燎原之势。二是美国面临流动性危机的中小银行数量。据统计,美国目前有超过180家银行暴露于此轮货币政策调整的风险冲击之中,面临与硅谷银行类似的风险和问题,如果市场信心持续不足,部分银行可能由于资产端缩水、负债端储蓄流出,陷入流动性困境,最终形成羊群效应,导致踩踏风险。三是金融机构之间交叉传染风险的程度及信息透明度尚不明确,或可能导致危机扩大。
第三,区域性银行倒闭潮尚未平息,我国应警惕美国银行业危机外溢带来的不确定性。一是发挥资产负债管理的前瞻意识。中国银行业必须高度关注各国宏观经济金融走势和货币政策,动态监测资产端和负债端收益率,保持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,在流动性风险与收益目标之间取得平衡。二是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建设。我国银行业要加强对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的评估与管控,准确研判美联储加息通过利率、汇率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,谨防美国银行业危机向国内传导的可能性。三是秉持审慎经营理念不动摇。我国银行业要严格落实相关部门监管要求,努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,守住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,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(点评人:中国银行研究院 马天娇)
推荐阅读:移民资讯
推荐阅读:香港优才计划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
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
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查看更多软件,请点击“绿色软件网”